2025年11月5日至6日,省住建厅联合省文旅厅组织专家组来到黄石,对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进行省级考察评估。评估会上,专家组一致认可黄石历史文化价值,认为其矿冶文化底蕴深厚、工业遗产特色鲜明,有望填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类型体系空白。同意通过省级评估并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黄石城发集团全程深度参与申报筹备,以“守护文化根脉、激活城市记忆”为己任,在历史资源挖掘、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主动作为,充分彰显文旅担当,为申报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聚焦核心资源 深挖千年文化底蕴
黄石城发集团紧扣矿山与华新两大核心片区,系统性挖掘其承载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在矿山片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作为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拥有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矿冶大峡谷,以及三国孙权时期采矿遗迹、张之洞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机器开采大型露天铁矿等遗存,串联起1800余年矿冶发展脉络。园区内3处珍稀矿业地质遗迹、3处矿业生产遗址及2处矿业活动遗址,共同铸就了全国同类矿山无法比拟的“十项第一”,让千年矿冶文明可感可触。

在华新水泥厂旧址片区,重点挖掘其“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核心价值。该旧址前身为1907年创办的湖北水泥厂,现存84处文物遗存,其中3台湿法水泥旋窑为全国孤例,是世界水泥工艺发展的重要实证 。黄石城发集团系统梳理其从民族工业萌芽到助力国家建设的百年历程,解读上世纪50年代工业建筑的艺术特色与技术价值,将其打造为展现黄石近代工业辉煌的重要窗口,目前该片区正按规划打造黄石中央文化会客厅 。

政企协同发力 筑牢保护利用根基
依托市委、市政府构建的“权责清晰、联动高效”保护管理体系,黄石城发集团主动扛起项目实施主体责任,推动累计9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线 。硬件建设方面,推进历史建筑数字化建档,接入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据信息平台,完成华新水泥厂旧址84处文物分类修缮,优化汉冶萍街区“一轴、一环、多点”保护格局,完善基础设施与业态布局,实现“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
软件赋能方面,深度参与《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黄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法规编制,推动建立“普查—认定—保护—活化”全流程机制 ;打造“矿冶文化研学线”“工业遗产体验线”等特色产品,结合西塞神舟会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2024年以来,黄石文旅集团所辖景区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50万人次,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锚定专家建议 续写永续发展新篇
针对专家组提出的“突出矿冶文化时代价值、完善保护长效机制”等建议,黄石城发集团迅速响应,将其转化为三大行动纲领:一是深化申报材料打磨,重点补充矿冶文化在长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独特意义,提炼工业遗产保护“黄石经验”;二是健全长效保护体系,联合相关部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动态管理,完善非遗传承人培育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三是升级活化利用模式,计划打造矿冶文化数字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推动历史资源向城市发展动能转化。
下一步,黄石城发集团将以此次省级评估为新起点,紧扣“2026年通过部级评估、报国务院审批”的申报目标,持续深耕文脉传承,当好历史文化守护者与文化复兴实践者,让千年矿冶文明与现代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黄石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贡献核心力量。
